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 榮獲第31屆「醫療奉獻獎」個人醫療奉獻獎

000.jpg

【病人福祉放手心 災難現場不缺席】

記者王思慧/專訪、攝影 圖/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提供

今年4月2日花蓮太魯閣號火車出軌,事故發生未久,一位高大的白髮白袍醫師長者即抵達清水隧道口現場,忙於搶救的年輕醫護如同吃了定心丸。他是佛教慈濟醫療法人的執行長林俊龍,以多次大型災難的醫療經驗,配合現場指揮官,協調大量傷患的檢傷與急救。不顧自己78歲之齡,從上午十點多至下午三、四點,確定已無生還者後,林俊龍方才離去。

年齡:78歲
出生地:新北市
學歷: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
現職:
佛教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
慈濟基金會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
臺灣健康醫院學會常務理事
臺灣素食營養學會榮譽理事長
佛教慈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

經歷:
花蓮慈濟醫院院長
大林慈濟醫院院長
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
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主席
國際醫療無害組織亞洲區區域諮詢委員

●推動偏鄉遠距智慧醫療
●參與國內外大小義診
●推廣健康促進醫院提升民眾衛教知識

自美返回臺灣26年,目前帶領臺灣七家慈濟醫院的林俊龍,參與過無數場災難救助及貧病義診。臺灣的921大地震、納莉風災、尼伯特風災、八八風災、阿里山森林火車翻覆、普悠瑪號列車脫軌,無役不與;海外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強震、南亞海嘯、緬甸風災、約旦敘利亞難民義診,他自費自假前往。本著「苦難的人走不出來,有福的人走進去」的精神, 成為困頓者的救難菩薩。

林俊龍專攻心臟內科,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留學美國,一待就是25年。期間有次回臺探親,偶然目睹慈濟證嚴法師的言行,解開「怎麼沒有佛教醫院」的疑問,決心追隨。1995年因緣俱足,他放下加州一家醫學中心院長、加州大學教職的高位高薪,在52歲的盛年返臺,去至遙遠的花蓮定居,進入慈濟醫療體系。醫療、臺灣、佛教,這三項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從此結合,開啟林俊龍「終於確定方向」的人生下半場。

設計半日診,減少偏鄉病患舟車勞頓。
花蓮地形狹長,從鄉下到市區不但搭車要兩、三個小時,大眾運輸又不便,很多病患不得不搭計程車到醫院看病,來回車費就要三千元左右。林俊龍遇過一位心臟衰竭的患者,請他擇日再來做心電圖、X光等檢查,病患卻因為「路途遙遠、車資太貴負擔不起」,想要放棄治療,這讓林俊龍懂得了病患的困境,於是設計「半日診」,改善醫療流程。

他首先請檢查室把要做心電圖、超音波的病患「排鬆一點」,以便隨時利用中間的空隙安插「急件」病人檢查。但考慮到可能病患太多,醫事檢驗師忙不過來,林俊龍請檢驗師分兩批上班,一批是上午7點到下午4點,另一批為上午8點到下午5點,如此一來上班時數不變,又能讓病患早一點做檢查,空腹抽完血,吃個早餐等報告、看診、拿藥,預約下次看診,當天中午12點半以前即可離開醫院,有時病人甚至不必特地請假看診。

「醫師必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」,這是林俊龍奉行的座右銘。他拿半日診為例:「何況醫院只需要稍微改變作法,病人就有莫大好處。」固然治療疾病很重要,但醫師主要是醫人,他會以「人」為本,以病人為中心來思考,達成全人醫療。

開創「健康柑仔店」,深入社區做衛教。
由於關懷「人」,林俊龍為臥床老人看診時是蹲低在病床邊的;在病房聽診完畢,每每幫病人整理好衣服才離開。率隊至偏鄉到宅義診時,曾替他們打掃居家環境;他自己因為個頭高大,還常負責清理高處蜘蛛網,春節前夕負責貼春聯。

偏鄉長者較缺乏健康觀念,林俊龍開創「健康柑仔店」概念。他說,醫療有三大時期,分別是到院前、在醫院、出院後,而到院前和出院後的衛教很重要。為了容易接受,林俊龍帶著醫師深入社區、村落,以歌仔戲、手語等趣味方式提醒低鹽、低糖、低油飲食等知識,培養鄉親照顧自己健康的識能。

推動遠距醫療,在各村里訓練健康守門人。
林俊龍曾承擔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的興建,並任創院院長。嘉義和花蓮幅員廣大,偏偏醫療資源分佈不均。林俊龍因地制宜,推動「遠距智慧醫療」,譬如以視訊會診、以資通訊科技強化日照中心的品質。還有一個「健康福祉整合照護示範場域推動計畫」,涵蓋花蓮和臺東十多個鄉鎮,運用科技,串接家戶歸戶系統、穿戴式裝置、視覺地理地圖,可以生理量測上傳、提醒癌癥篩檢等等。

在各村里訓練「健康守門人」,到家戶為長輩量血壓、血糖;再與醫院、衛生所、長照據點串連,建構起家庭健康防護網。開創新醫療模式的核心目的在提升偏鄉的平均餘命,降低偏鄉的癌癥死亡率,並將成功經驗複製,以減少城鄉醫療資源不平等。

林俊龍表示,現在資訊科技發達,有時候病患不用每次到大醫院看病。他舉例,若患者遠居瑞穗鄉,到市區檢查後,市區這邊可將檢查的資料傳送給患者所在社區的診所或衛生所,往後病人可就近在社區看診領藥,等於醫師們共同照護,不但可減少患者奔波,大醫院也無需容納太多病人。

推廣「科學素食」,疾呼預防心血管疾病。
林俊龍茹素超過30年,致力推廣「科學素食」觀念。他說,大家可能對於素食有誤解,擔心營養不均衡。其實人的疾病受到遺傳基因、環境後天影響,後天因素中又以「吃」佔最大宗。他請慈濟吃素和不吃素的志工幫忙,在年齡差不多的前提下,發現吃素者很少得糖尿病,而且白內障、尿道發炎和膽結石等疾病也幾乎沒有。這是從醫學研究與科學數據,佐證吃素的好處。

在林俊龍的執業經驗中,心血管疾病最可怕。他經常看到罹患心肌梗塞、狹心癥,或做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在幾年後復發。他漸漸了解手術只是治標而不治本,若沒辦法抑制血管硬化,相關疾病一定會發生,甚至一瞬間奪走性命。身為心血管疾病專家,林俊龍疾呼: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,非得從飲食、運動、戒菸酒著手,其中飲食是最重要的因子。

林俊龍認真茹素後,感覺生理機能改善不少,以前常有的胃腸不適也沒有了。他曾出版書籍分享素食心得,打算再出版食譜,教大家做素菜。

多次在重大災難現場,協助檢傷分類救援。
在無數次義診和救災中,林俊龍最記得幾件事。像是菲律賓因為沒有健保,許多家貧者無力治療兔唇、白內障,醫療團隊免費手術。還有印尼一名婦人,因為付不出醫療費,長在背上幾十公斤的腫瘤一背就是20年。義診團隊切除腫瘤後,她一身輕,頻頻道謝。

而在八八風災時,由於土石流掩埋道路,一般車輛進不去,醫療團隊克難搭乘山貓車挺進災區,每個人身上背好幾個醫療包,裡邊裝了急救外傷的基本醫材,每到一個家戶就送一包醫療包,提醒若有小受傷就能使用,幫助受災戶度過艱難的時刻。

今年4月的太魯閣火車事故,最要緊的任務是檢傷分類。一有傷患被消防隊抬出來,林俊龍迅速協助檢視傷勢及脈搏,分辨為輕傷、中傷還是重傷;重傷需開刀送加護病房者,請救護車送到慈濟醫院,中傷者送門諾醫院,輕傷則送國軍花蓮總醫院。

林俊龍說,在大型災難現場,分秒必爭,檢傷分類非常重要,準確分配送往哪間醫院,才能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功效,及時挽救更多生命。以過往在戶外義診的經驗,林俊龍向現場急救人員提供意見,可說是達到「穩定軍心」的作用,分工又合作的模式,讓傷患得到最好的治療。

林俊龍認為,坐而言不如起而行,醫學是應用科學,自當以身作則改革醫院制度。只要能夠幫助病患,那份成就感的喜悅,即是支持他奉獻所學的動力來源。

 001.jpg

二十六年來,林俊龍醫師不論是在醫院看診,或前往行動不便的病苦民眾家中往診,他對待病人總像對待自家長輩、老友般親切。圖為1996年,至花蓮原鄉部落為紋面的原住民阿嬤往診。

 002.png

即使身為大林慈院院長,依然每天至病房巡診,每每聽診完,必定幫病人整理好衣服才離開。

 003.jpg

林俊龍醫師長期以自費自假方式,參與各大義診。圖:九二一大地震,林俊龍醫師前往重災區中寮,義診並膚慰鄉親。

 004.jpg

2001年,納莉颱風重創臺灣,嘉義縣各地災情慘重,民雄鄉金世界社區水淹逾兩層樓,居民受困一天一夜,驚魂未定,大林慈濟醫院當天立即趕製八百個便當,由慈濟人冒著風雨配合救難總隊支援的二艘橡皮艇,分送到受困災民手中。林俊龍院長也穿起雨鞋(左二),率隊前往社區,協助災民清掃家園並進行義診。

 005.jpg

2004年南亞大海嘯,林俊龍醫師前往斯里蘭卡重災區,為災民義診。

 006.jpg

2008年緬甸巨大風災造成傷亡慘重,林俊龍執行長率隊前往義診並協助發放物資。

 007.jpg

 

林俊龍醫師推動以人為本的醫療關懷,任大林慈院院長時,每逢過年前夕,也率隊為偏鄉的獨居或行動不便的長輩打掃居家環境、檢查身體、甚至圍爐送暖,由於個頭高大,經常被請託去清理蜘蛛網或貼春聯。

 009.jpg

2016年7月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,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(前右)帶領醫護同仁走入香蘭村義診、打掃並賑災。

 

林俊龍醫師,自2005年起,即在嘉義大埔鄉醫療站,啟動「遠距視訊,共同會診」,讓各專科醫師支援駐點醫師遠距問診,針對病情討論,給予專科建議。

 011.jpg

林俊龍醫師在擔任大林慈濟醫院院長期間,推動「健康柑仔店」,自2000年至2020年12月為止,累積舉辦6125場的衛教推廣活動,造福超過53萬2000人次。同時深入嘉義十八個鄉鎮,進行「複合式篩檢」,守護鄉親健康。圖:林院長在嘉義阿里山鄉推廣複合式篩檢。

 012.jpg

2021年4月2日,清明連假第一天,臺鐵太魯閣號出軌事件,傷亡慘重,有豐富重大災難急救經驗的林俊龍執行長(身穿白袍者)趕至現場,配合現場指揮官,協調大量傷患的檢傷與急救,以求在最短時間內將病患送至最適切的各醫療院所。看見長者醫師出現,年輕護理師對他說:「院長,看到您,我們就安心了!」

 013.jpg

林俊龍醫師持續三十年,參與無數慈濟海外義診,以人道救援,讓世界看見臺灣。圖:2016年前往約旦,關懷敘利亞難民,並為其義診,敘利亞籍的孩子獻上感謝之吻。